周末在自家后院的小溪边发呆时,我突然冒出个念头:为什么不自己搭座能走人的小桥?比起直接网购成品,自己动手不仅能省下至少60%的成本,还能根据地形灵活调整。去年邻居老王用防腐木做的拱桥,材料费才花了800块,而同样尺寸的成品桥市场价要卖到2000+。
常见建材里,防腐木是新手友好型选手,既不怕雨水浸泡又容易加工。我去年试过用工地剩下的脚手架钢管,结果发现切割焊接太麻烦。最近发现有些达人会用回收的集装箱板材,强度足够还自带工业风。
| 材料类型 | 成本(元/米) | 耐久性 | 施工难度 |
| 防腐木 | 150-300 | 5-8年 | ★☆☆☆☆ |
| 金属型材 | 400-600 | 10年以上 | ★★★☆☆ |
| 混凝土预制 | 250-400 | 15年以上 | ★★☆☆☆ |
| 工程塑料 | 700-1000 | 8-12年 | ★☆☆☆☆ |
别被专业工具吓到,其实家里现成的家伙什就够用。上周帮表弟搭桥时,我们主要用到的工具包括:
记得准备些临时支撑架,五金店20块一根的脚手架支腿就很好用。上次施工时没注意这点,结果刚固定好的桥面突然塌了半边,幸亏当时没人站在上面。
以常见的2米跨度人行桥为例,说几个实测过的数据:
参考《桥梁工程基础》里的简易公式:设计荷载=1.5×预估值。比如你预估桥上最多同时站4个成年人(约300公斤),那结构就要能承受450公斤的重量。
上个月刚帮姑妈家后院搭了座木桥,详细流程是这样的:
在两岸各挖出40cm深的基坑,填入碎石并夯实。千万别直接往泥土里插木桩,雨季来临时绝对会下沉。
用6根10cm见方的防腐木立柱,间隔50cm排列。关键是要在立柱底部加不锈钢地脚螺栓,这个步骤能延长3年以上使用寿命。
横向铺设5cm厚的防腐木板,每块板之间留1cm伸缩缝。记得在板子背面开导水槽,这样下雨天不会积水发霉。
去年做的实验:同样材质的桥面,定期保养的比放任不管的多用了4个年头。建议每半年做这三件事:
最近发现个新招——在桥底挂几个旧轮胎当缓冲垫,既能防止枯枝划伤桥体,还能给小河里的鱼当庇护所。春天的午后,坐在自己搭的桥栏上看柳絮飘落,手里的热茶都好像更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