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三国,大伙儿总绕不开刘备和曹操这两个名字。菜市场大爷下象棋时能为他俩谁更厉害争得面红耳赤,大学宿舍里也常有熬夜争论他们谁算真英雄的年轻人。要我说啊,这俩人就像麻辣火锅和清汤锅底,各有各的滋味。
建安五年的许昌城,青梅煮酒的蒸汽氤氲中,曹操那句「天下英雄,唯使君与操耳」可不是客套话。当时寄人篱下的刘备正偷偷在桌下擦手汗,而曹操的佩剑就挂在触手可及处——这场充满张力的对话,活脱脱就是两人命运的缩影。
这个总把「汉室宗亲」挂在嘴边的中年人,前半生不是在逃亡就是在投奔别人的路上。但奇怪的是,关羽张飞这些猛将就像502胶水似的黏着他不放,诸葛亮更是放着现成老板不跟,偏要陪他玩「三顾茅庐」的戏码。
这位「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奸雄」可是个行动派。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,别人都在观望,他独自带兵追击,虽然吃了败仗,却赚足了名声。后来挟天子令诸侯这招,可比现在的流量营销高明多了。
| 对比项 | 刘备 | 曹操 |
| 出身背景 | 织席贩履(自称中山靖王之后) 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 | 官宦世家(父亲曹嵩官至太尉) 《后汉书·曹腾传》 |
| 治国理念 | 「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」 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 | 「设使天下无有孤,不知当几人称王」 《曹操集·让县自明本志令》 |
| 军事名场面 | 火烧博望坡(实际指挥是诸葛亮) |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 |
| 文学修养 | 临终写下「勿以恶小而为之」 | 开创建安文学风骨 |
建安十三年的长江江面,曹操的战船连起来能办场水上马拉松。但谁想到东风、诈降、火攻这三件套,硬是把曹老板的百万大军变成了烤串。这场战役后,三国鼎立的剧本才算正式定稿。
刘备这辈子难得扬眉吐气的时候,就是在定军山斩了夏侯渊。法正的谋略配上黄忠的老当益壮,让曹操感叹「鸡肋」而退。不过蜀汉将士们庆功的酒还没喝完,关羽就在荆州捅了大篓子。
曹操在《短歌行》里写「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」时,活像个文艺中年。而刘备摔阿斗那个动作,现代医学证明完全不会伤到孩子——这收买人心的手段,放现在绝对能当影帝。
当阳长坂坡的朝阳里,赵云怀中的阿斗睡得正香,而刘备那句「为汝这孺子,几损我一员大将」的台词,不知排练过多少遍。曹操在华容道狼狈逃窜时,倒还记得给关羽讲往日情分,这份急智也是没谁了。
许昌城外的老农可能不懂什么天下大势,但会说「曹丞相来了之后,土匪少多了」。成都街头的茶馆里,说书先生最爱讲「刘皇叔仁德爱民」的故事。乱世中的百姓就像墙头草,哪边安稳就往哪边倒。
建安二十五年,曹操在洛阳咽下最后一口气时,卧室里还挂着补丁摞补丁的帷帐。章武三年,白帝城的永安宫里,刘备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的场景,活像交代身后事的普通老父亲。
洛阳郊外的七十二疑冢,成都惠陵的松柏长青,这两个死对头连谢幕方式都较着劲。倒是他们种下的因果,在数十年后都被司马家收了去,这结局怕是罗贯中都不敢这么写。
黄昏的茶楼里,说书人醒木一拍:「要问谁是真英雄?且看客官碗中茶,热时烫嘴,凉了涩口,适口者皆为珍品。」窗外的麻雀扑棱棱飞过,夕阳把「忠义」二字的影子拉得老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