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看到老炮儿在台阶扶手上来个漂亮的boardslide,或者用ollie轻松越过排水沟的时候,我总忍不住把滑板往地上一摔——倒不是耍脾气,是真心痒痒想马上练起来。作为把滑板当通勤工具的过来人,这就把压箱底的街头生存指南掏给你。
上周三我在人民广场跟骑公路车的大爷较劲,结果被甩开两条街。回家立马拆了板子研究,发现提速的秘密全藏在这些细节里:
地形类型 | 推荐轮径 | 胎压技巧 |
大理石广场 | 54mm | 前轮稍软防打滑 |
老城区砖路 | 56mm | 后轮加硬提通过性 |
每天上学前背着书包做两组这个:单脚滑行时用前脚掌发力,想象在碾碎地上的小石子。坚持两周,保证你蹬地时能多带出“唰”的一声响。
记得第一次成功manual(两轮滑行)差点撞进煎饼摊吗?咱们从这些保命又帅气的动作开始:
去年练shove-it(板子水平旋转)时,因为没注意《滑板物理学》里说的角动量守恒,结果板子转够了180度,人却飞进了绿化带…现在学乖了:起跳前把重心放在后脚,像拧矿泉水瓶盖那样转胯。
上周五晚高峰在建国门立交桥下穿梭时,总结出这套城市滑板交通守则:
有回在金融街遇到洒水车刚作业完,眼看要迟到,硬是踩着水坑来了个powerslide(横刹)。到公司发现鞋湿透了,但板子稳稳停在打卡机前——这波不亏。
用手机地图的3D视图找这些宝藏路线:
自从学会用WD-40保养支架,我的转弯灵活度直接提升一个level。每月必做的三件事:
上次在798艺术区碰到个玩长板的大叔,他教的板面翻新法绝了:用丙烯颜料混木屑填坑,干透后居然比原厂还耐磨。
远处传来板轮摩擦地面的沙沙声,我抓起靠在墙边的滑板——该去征服晚高峰的街道了。最好的教学视频永远刻在城市的水泥地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