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个月在公园看见两位大爷对着石桌比划,凑近了才发现他们在用手机下象棋。屏幕上的红黑棋子沾着银杏叶,大爷的手指在「炮二平五」的虚拟棋盘上划出残影,这场景突然让我想起小时候蹲在街边看人下棋的日子。
我们这代人手机里装着十几个社交软件,却越来越难找到能安静下棋的伙伴。上周三凌晨两点,我第20次输给电脑的「屏风马布局」,气得在沙发上翻了个身——这种随时开战的自由,大概就是单机象棋让人上瘾的魔法。
| 难度等级 | 思考时长 | 人类对照水平 |
| 新手 | 3-5秒 | 公园入门大爷 |
| 高手 | 10-15秒 | 县级比赛选手 |
| 大师 | 30秒+ | 带着计算深度的战术机器 |
2012年上架的元老级应用,最近突然因为「拟人化失误」翻红。它的AI会在连胜后故意走昏招,像极了怕你弃坑的贴心陪练。
地铁上戴着降噪耳机的小伙,可能在用「复盘热力图」研究昨晚的败招。好的单机游戏应该像会说话的《橘中秘》,我习惯把AI的思考过程调成「解说模式」,听着机械音念叨「此时弃车换双较为积极」,恍惚间有种穿越到古谱里的奇妙感。
去年被困在山里民宿的那周,手机里的象棋游戏成了救命稻草。没有网络时的AI反而更「人性化」,可能是算法省去了云端验证步骤,那个总爱走「铁滑车」的对手,竟让我品出了几分山野对弈的禅意。
某天突然发现游戏里的AI走法神似已故象棋大师的棋风,查更新日志才知道开发团队导入了历史棋谱库。现在每次点击「新对局」,都像在邀请不同时代的国手隔着屏幕切磋。
窗外的雨点打在阳台遮雨棚上,我又点开了那个陪走过三个手机的象棋APP。这次特意选了竹简材质的棋盘皮肤,AI执红的起手式竟是罕见的「边兵开局」,手机屏幕映着台灯暖黄的光,像极了小时候在爷爷家煤油灯下偷玩棋谱的夜晚。
下一篇:《疯狂连萌》萌新快速升级攻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