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刚被捞上救生艇那会儿,海水顺着衣角往下滴答,这才发现木筏上连个固定绳结都没打结实。后来跟着老渔民学了几招,才知道活下来关键就看头72小时。
| 观察对象 | 白天判断法 | 夜间判断法 |
| 太阳 | 插根木棍看影子移动 | |
| 星星 | 北斗七星勺口五倍距离是北极星 |
记得有次漂流比赛,有个小哥把塑料布玩出了花。他清晨收集露水的法子,让我现在出海都随身带两张保鲜膜。
找个破铁罐当冷凝器,我在《海军生存指南》里改良的版本能日产300ml:
去年在马尔代夫附近,我用鞋带钓起过手臂长的鲣鱼。生鱼片蘸着海盐吃,那滋味比米其林餐厅还带劲。
| 常见可食用鱼类 | 识别特征 | 捕捉技巧 |
| 飞鱼 | 胸鳍像翅膀 | 凌晨用发亮物品引诱 |
| 鲭鱼 | 背部虎纹 | 用鱼内脏做诱饵 |
上次遇到鲨鱼围筏,我把急救包里的驱鲨剂全倒海里了。后来才知道,那玩意儿要配合特定动作才管用。
独自漂流的第17天,我开始和漂流瓶说话。后来在《海上求生手册》里看到,这正是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。
远处传来海鸥的叫声,我把最后半条鱼干塞进防水袋。海平线上的积雨云正在聚集,但手里的自制鱼叉已经磨得发亮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