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太平洋漂流那会儿,亲眼见过用棕榈树干扎的筏子三天就散架。记住这三个硬指标:
材料 | 浮力指数 | 耐腐蚀性 |
竹子 | ★★★★☆ | 3个月 |
松木 | ★★★☆☆ | 2个月 |
浮木 | ★★★★★ | 6个月+ |
选三根碗口粗的硬木呈品字形排列,用浸过鱼油的藤条捆扎。当年我用的红柳枝,在印度洋扛过了17级台风。
底层铺棕榈叶防滑,中间夹海藻层吸震,最上层用编织的藤网固定物品。记得在边缘留出20cm高的防浪围堰。
来源 | 获取技巧 | 保存方法 |
海鱼 | 用发光的贝壳做诱饵 | 海盐腌制 |
海鸟 | 设置漂流树枝陷阱 | 风干处理 |
海藻 | 黎明时分采集最嫩 | 日光脱水 |
那年我在南太平洋,就是盯着信天翁的飞行路线找到的陆地。记住这些自然罗盘:
最后记得用漂流木刻上航行日志,每天用鱼血记录星位。当闻到带着泥土味的海风时,说明陆地就在三天航程内了。我总会在桅杆顶端系条红布条,就像《航海家手册》里说的,那是给希望留的记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