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夏天,我在旧书摊淘到本《四维空间几何图解》,边啃花生米边翻书时突然灵光乍现:要是能把贪吃蛇做到四维空间里多酷啊!结果这个念头让我连续三周凌晨三点还在调试代码,现在就跟你们聊聊这段既抓狂又有成就感的开发经历。
记得第一次在三维建模软件里测试时,那条小蛇就像喝醉似的在空间里乱窜。传统游戏开发教程在这里完全失灵——我们需要在xyz轴基础上再处理w轴的移动轨迹,这感觉就像同时要抛接四个彩色玻璃球。
给四维物体做投影可比画素描复杂多了。有次我把投影算法写反了,测试时看到蛇身像被拧干的毛巾般扭曲,吓得差点把咖啡洒在键盘上。最后还是参考了NASA的多维空间可视化白皮书才找到解决方案。
为了让游戏更具可玩性,我设计了三个核心自定义模块,就跟搭乐高积木似的能自由组合。
经典模式 | 霓虹模式 | 迷彩模式 |
单色+金属光泽 | 动态渐变色带 | 四维空间分割着色 |
最初简单调整帧率导致蛇会瞬移穿墙。后来发现要在四维运动方程里加入惯性阻尼系数,现在玩家能像调节汽车变速箱那样精准控制加速节奏。
有次测试时被困在自己设计的克莱因瓶地形里整整二十分钟,从此明白攻略的重要性...
试着把手机旋转锁定关掉,然后同时玩3D版贪吃蛇和陀螺仪小游戏——这个神经训练法让我家猫看我的眼神都变得关爱智障了。
加速蘑菇 | 要预判三个维度的运动趋势 |
空间锚 | 在第四维度固定当前位置 |
最崩溃的是有次食物生成在四维闭合曲面里,蛇明明显示吃到食物却增长失败。后来在浴室哼歌时突然想到可以用拓扑学连通性检测来解决,顶着满头洗发水泡沫冲出来改代码的样子绝对能上搞笑集锦。
清晨五点的咖啡已经见底,窗外传来早班公交的声响。我保存好最新加入的AR眼镜适配代码,想着下周该尝试给蛇加上量子隧穿特效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