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别人家小龙队在水族箱里威风凛凛的样子,你是不是也心痒痒?别急着下单买小龙,咱们先来聊聊怎么从零开始组个靠谱战队。去年我在阳台捣鼓的澳洲蓝螯虾战队,现在都第三代了,每天看它们举着大钳子巡逻特别治愈。
新手最容易栽在品种选择上。宠物店老板说"都好养"那是骗小孩的,我去年养残的三只佛罗里达蓝鳌就是血泪教训。记住这三点:
品种 | 适宜水温 | 成体尺寸 | 暴躁指数 |
红螯虾 | 18-28℃ | 8-12cm | ★★★ |
蓝螯虾 | 22-30℃ | 10-15cm | ★★★★☆ |
澳洲淡水龙虾 | 25-32℃ | 15-20cm | ★★☆ |
我见过有人用洗脸盆养小龙,结果第二天就集体越狱。好的环境能让小龙寿命延长1-2年,《淡水甲壳类养殖手册》里说合适的底材能减少80%的应激反应。
上周邻居老王的小龙突然全翻肚皮,一测氨氮超标3倍。记住这组数据:
我的独门秘籍:把PVC管斜插在底砂里,既当掩体又当观景台。小龙们最爱趴在管口巡视领地,活像收费站工作人员。
小龙是杂食界的扫地僧,但别真拿扫地的喂它们!试过二十多种饲料后,我发现这个组合最靠谱:
重要提醒:喂食量控制在5分钟吃完,残渣要及时捞出,否则水质秒变毒气室。
症状 | 可能原因 | 应急处理 |
螯足发白 | 缺钙 | 投喂墨鱼骨 |
频繁撞缸 | 空间不足 | 加装隔板 |
体表长毛 | 真菌感染 | 0.3%盐水浴 |
去年我们小区搞了个"小龙选美大赛",冠军得主是只蜕壳时保留完整螯钳的蓝螯虾。定期给小龙拍成长日记特别有意思,我家的"蓝胖子"现在在某音都有两千粉了。
说到繁殖,上个月我的红螯虾妈妈带了30多只宝宝,密密麻麻趴在背上像移动的葡萄串。记得在繁殖期要把公虾隔离,这些家伙发起疯来连自己孩子都啃。
最近发现个新玩法:用不同颜色底砂训练小龙的颜色认知。虽然不知道它们能不能分清,但看着小家伙们用螯足扒拉彩色石子确实萌翻。对了,千万别同时养螯虾和灯鱼,别问为什么——我的宝莲灯现在就剩半条尾巴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