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戏开局时,系统会随机分配家庭背景。我抽中的是浙江绍兴农户家老幺,窗外飘着嘉靖二十年的桂花香。老爹蹲在门槛上抽旱烟嘟囔:"六口人五亩薄田,又要缴夏税了..."
里长拿着鱼鳞册来登记时,我盯着游戏界面弹出的说明:"明代户籍分军、民、匠、灶,子承父业不得变更"。我们家户贴上的"民户"二字,决定了这辈子只能种地或读书。
农户赋税 | 每亩征粮 | 附加税 |
正税 | 3升 | 鼠耗3合 |
徭役折算 | 0.5升 | 运输损耗2合 |
村里私塾先生给起的名字叫"李守耕",说是按《千字文》"治本于农"取的。隔壁铁匠家孩子叫"王三锤",听得我对着屏幕笑出声——这取名系统绝对参考了《明实录》里的市井记录。
每天卯时鸡叫就得摸黑起床,游戏里的体力值设定真实得过分:砍柴+3、挑水+2、喂猪+1。攒够10点体力才能去村塾旁听,先生拿戒尺敲着《童子礼》说:"农忙时都给我回去插秧!"
十五岁那年遇上黄册重造,游戏突然弹出选择题:
背着干粮徒步去县试的路上,在驿站遇到个说书人。他教我的「江湖春典」后来派上大用场——有次在应天府被牙行坑钱,甩出两句黑话竟吓得对方退了银子。
攒了三年鸡蛋钱,终于在成化年款的青花碗和松江棉布之间选了后者。游戏里的物价系统完全参照《宛署杂记》,当铺掌柜的苏州腔调模仿得惟妙惟肖。
物品 | 弘治年间价格 | 万历年间价格 |
粳米(石) | 0.5两 | 1.2两 |
青布直身 | 0.8两 | 2两 |
中元节放河灯时,有个NPC小娘子塞给我半阙词。后来在《全明散曲》里查到原作,才发现这是触发才子佳人剧情的钥匙。可惜当时忙着囤积万历通宝倒卖,生生错过了这段缘分。
跟着漕帮跑船的玩家带回的食谱太有意思:
游戏内置的「东林茶话」论坛简直是个宝库。上次我家秧苗发黄,@江南老农秒回:"水田撒石灰,记得要辰时操作。"照着做果然第二天就见效。
最有趣的是跨服交易市场,北直隶的玩家用冬貂换我们的绍兴黄酒,价格谈不拢时还会搬出《大明律》里的"市廛五款"。有次亲眼见证两个玩家为匹松江布吵到系统强制启动「申明亭调解」程序。
游戏里的夕阳把青石板路染成琥珀色,我蹲在村口老槐树下盘点今天的收获:帮王寡妇写了祭文赚了20文,从货郎那买到本缺页的《农政全书》,论坛里说集齐残卷能解锁徐光启彩蛋...远处传来打更声,该回家帮娘亲烧灶火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