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网上热传的"超神小队"总让我想起大学时宿舍夜聊的那些都市传说。这支由七人组成的特殊行动组,总能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扭转战局。上周他们在南太平洋阻止海底火山爆发的新闻刚出来,我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就挤满了讨论的同事——大家都想知道,他们到底藏着什么秘密武器?
通过整理公开的38份任务报告和12次新闻发布会记录,我们发现每位成员都具备某种特殊能力:
代号 | 反应速度 | 任务成功率 | 特殊技能 |
白鹰 | 0.08秒 | 98.7% | 危险预知 |
青蚨 | 0.12秒 | 96.4% | 机械操控 |
红隼 | 0.15秒 | 99.2% | 快速愈合 |
去年泄露的采购清单显示,他们使用的装备处处透着蹊跷。那些标着"实验型"前缀的装备,性能参数简直像从科幻小说里抄来的:
装备类型 | 民用版 | 军用版 | 超神版 |
防护服 | 耐火800℃ | 耐火1000℃ | 耐火1200℃ |
通讯延迟 | 50ms | 20ms | 0ms |
仔细分析他们近三年的23次公开行动录像,会发现些耐人寻味的巧合。去年在撒哈拉沙漠追击毒枭时,沙尘暴中若隐若现的蓝色光晕;前年北极救援科考队时,冰面上转瞬即逝的六边形网格——这些都与《量子场论在应急响应中的应用》论文里描述的现象高度吻合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每次任务结束后,现场都会出现持续72小时的特殊电磁场。中科院去年发布的《异常能量波动研究报告》显示,这种波动模式与可控核聚变实验中的约束场极为相似,但能量密度要高出200倍。
最让人费解的是他们的机动能力。根据航空管制记录,上周三他们同时在三个大洲出现:上午9点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处理化工厂泄漏,中午12点现身开罗解救考古队,下午3点又出现在马尼拉湾打捞沉船。就算用超音速飞机连续赶场,时间上也根本来不及。
航空航天大学的王教授在《空间折叠假说新证》中提到,要实现这样的时空跳跃,至少需要制造出强度达到10^15特斯拉的磁场——这相当于把整个地球的磁场能量集中在一部手机大小的设备里。
咖啡凉了第三回,我盯着屏幕上闪烁的光标。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,或许答案就像树影间的光斑,明明就在眼前,却始终抓不住完整的形状。楼下的保安又开始巡逻,手电筒的光柱扫过停车场,那些整齐排列的汽车,在月光下泛着幽幽的蓝。
下一篇:代号经济:当代人的焦虑与选择困境